最近一项研究表明,“自我报告的自主性可以预测人们对象征性永生的信仰程度。”注意:自主性是指能够表达真实自我和把自己的行为体验为自发的和个人自由选择的。象征性永生指的是,在人死后,自我的一些象征性延伸将继续存在或被别人铭记——比如通过个人家庭或社会认可的成就。
自主性和象征性永生的研究
项目1评估了参与者的以下维度:
自尊(我有很高的自尊)
生命的意义(我明白我生命的意义)
自主性(我的决定代表了我最重要的价值观和感受)
象征性的永生(在我死后,我对世界的影响将继续)
项目2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阅读两段年长男性的采访摘录之一。实际上,摘录的构造类似,只是实验组(相比控制组)摘录中的受访者报告说生活更自主。例如,实验组摘录中的一段:
我从来没有觉得做很多事情有压力,相反我做我想做的事情,为我真正在乎的事情努力争取成功……我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在我所做的事情上我有很多选择权和控制权。
控制组的摘录如下:
我感到有压力去做很多事情,做一些我觉得必须做的事,为了那些我并不真正在乎的事情而努力工作……我觉得我对自己所做的事没有太多的选择和控制。
所以,第一个受访者的生活应该比第二个更自主。
在阅读摘录后,参与者被要求用自己的话总结所读内容,还要对以下两方面做出评价:
目标的象征性永生(你认为他死后对世界的影响会有多大?)
目标的生活满意度(如果这个人可以重来一次,他会改变什么?)
自主性与象征性永生呈正相关
数据分析表明,个人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感觉抵御了与死亡相关的焦虑,减少了获得象征性永生的需要。
具体来说,数据分析表明:
自我报告的自主性可以预测对象征性永生的信仰程度,这调节了自主性和生命意义之间的关系。
一个生活更加自主的人被认为具有更大的象征意义上的永生。
自主性似乎以与自尊不同的方式促进象征性的永生。
“阅读关于自主生活和对目标个体生活满意度的感知”的效果可能会受到“感知到的象征性永生”的影响。
因此,对象征性永生的更多感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自主性和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
简而言之,当人们感觉他们可以指导自己的生活时,他们会更容易保护自己免受死亡焦虑的影响,从而更有能力从事有助于他们成长和体验幸福感的活动。
为什么自主性与象征性的永生联系在一起?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们有一种成长和发展自己能力的自然愿望,这是由基本心理需要(即胜任感、关系需要、自主性)的满足所促成的。
与此同时,个人个性的成长和主张会引发焦虑,可能会威胁到人的人生意义。为什么?因为成长包括探索不熟悉的环境,接触新信息,面对并克服新的挑战。
事实上,坚持个人个性的过程也增加了对个人脆弱性和对自己死亡可能性的认识。
因此,自主性通过提供一个安全基础并减少存在焦虑,促进了探索新体验和个人成长。
总结
许多存在主义思想家(如维克托·弗兰克尔和奥托·兰克)都强调了个人选择、自我决定和自我主导在管理死亡恐惧和发展生命意义感方面的重要性。
此外,来自恐惧管理理论的研究表明,自主性可以减少死亡焦虑和对象征性永生的追求。
寻求更多的自主性
自主性常常被误解。例如,有些人认为自主等同于冷漠、自私或自恋。
但正如前文提到的,自主只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是自愿的、自我认可的、自由选择的。
要确定你的行为是否是自发的,问问你自己:
我的这些行为是出自我的意愿吗?如果我愿意,我能停止吗?
总的来说,我是否经常体验到有选择权的感觉?
我的大部分活动是否满足了我固有的欲望(例如,探索我的环境,学习新事物,或表达我自己)?
我有多少次因为我不得不而去从事某种行为(例如,出于义务或害怕被惩罚)?
更大的自主性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因为更自主的生活可能会增加幸福感,促进意义感和目标感,当然,还会减少存在性恐惧和死亡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