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爱一个人意味着牺牲自己去服务他人,我们为了高尚的爱放弃自己的需要和欲望。
如果我们只顾自己或狭隘地只满足自己的需要,关系就无法正常发展。我们需要努力地关注别人的内心世界——去深入倾听对方需要什么。然而,如果我们为了迎合他人而不断地搁置自己的需求,我们就会心生怨恨,也不会快乐。我们可能会陷入一种相互依赖的模式——为了迎合对方而忽视自己的需求。而关系是需要互惠的。
如果我们想要幸福的关系,自我照顾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有两个方法:
利用内心资源让自己平静下来
我们人类的欲望系统非常强大。依恋理论告诉我们,我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和联系。当我们的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时,我们可能会觉得生存难以为继。
我们给予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时,关系也会得到支持。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管理我们的欲望系统,这样当事情不象我们期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时,我们也不会立即被战斗/逃跑反应所劫持。
当事情不如预期时,我们可能会感到愤怒、受伤或难过。我们可能会感到羞耻——一种收缩的感觉,表明我们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或者永远找不到爱。自我照顾的做法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与我们的感觉待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它们平息下来,让我们感觉更平静,有利于与他人建立关系。
在内在找到更多的自我照顾,我们不仅为自己服务,也为关系服务。当我们感觉更平静、内心有更多资源时,我们就能更清晰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自我安抚和情绪调节的技能使我们能够仔细考虑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当我们能安抚自己的情绪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语气和肢体语言更柔和,更少争议,更有可能获得积极的回应。
关系里有时需要暂时放下自己的感受和欲望,我们需要找到内心的力量,倾听和回应对方需要什么。当我们找到一种方法来控制自己被触发的反应——比如当我们感到被忽视或不被欣赏时,我们就能更深入地倾听对方并做出回应,这不是出于义务,而是因为我们也能看到对方的需求。
发掘我们的感受和需求
从情感上照顾自己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深层次的感受和需求。自我照顾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深入了解自己,明白我们真正的体验是什么。当我们处于反应模式时,我们可能会发泄一些情绪,比如愤怒,我们变得易怒、挑剔或羞愧。情感上的自我照顾意味着温和地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受共鸣,这些更脆弱的感受可能包括悲伤、受伤、恐惧或羞耻。
当我们以一种“关心、感受”的方式来关注我们重要的感受时,我们的感受就有机会沉淀下来,并被我们听到。认识到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往往让我们感觉良好。即使我们注意到痛苦或不舒服的感受,我们可能也会感觉好一些,因为我们在善待自己,而不是与自己对抗。自我照顾意味着对自己温柔以待,而不是对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持一种蔑视或轻视的态度。我们越培养不带评判性的自我照顾——也就是说,我们越温柔地对待自己——我们就越能在重要的关系中给他人带来关怀。
安全依恋的基础是与我们自己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我们越是培养情感的自我照顾,我们就越能自我坦诚和自我表露。以这种关爱的方式与自己建立联系,就能促进我们的情感连接和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