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他人行为背后的意图,以便我们做出适当的反应,这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尤其是对方有可能被动攻击的时候。
被动攻击的归因模糊性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很重要,这是说,当一个人做某件事时,我们的反应(以及我们对行为者的看法)通常取决于我们对他为什么这样做的解释(归因)。社会心理学家指出,问题在于归因过程常常存在缺陷。我们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尤其是不当的行为,可能会因缺乏信息而产生偏差。我们的视角有时也会因我们自己的敏感性和我们与行为者的过往而扭曲。这可能会导致确认偏差,即我们会以证明我们对他已有的负面看法的方式来解释他的行为。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是被动攻击充满了归因模糊性,这增加了解读他人行为的困难程度。
被动攻击与直接攻击一样,涉及到主观伤害意图,但与直接攻击不同,它更加间接,导致其是否是攻击行为的归因模糊性。他真的忘记了吗?他是故意做得不好吗?这是无心的评价还是有意伤害我们的感情?这种行为是否只是考虑不周,还是为了报复我们?他的拖延是对我们要求的故意反抗吗?他是没有意识到还是故意忽视我们的需要来惩罚我们?那个拿我开涮的讽刺玩笑是好玩还是刻薄?他是很忙还是故意冷落?毫无疑问:疑似被动攻击性的言行通常会令人困惑和抓狂。
不再有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诊断
被动攻击的模糊性延伸到了心理学领域。被动攻击曾经被诊断为一种心理障碍,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人格障碍。但后来,它逐渐从精神病学诊断系统(如《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删除。它不仅在概念上模糊,而且在心理测量评估中作为一种独立的诊断也站不住脚(心理测量学是评估心理结构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科学方法)。
也就是说,心理学学者和从业者并不否认被动攻击性的存在,也不否认有些人可能更有被动攻击倾向。例如,有些人由于性格问题,更有可能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控制,并采取被动攻击性的反应来维护自己的自由。夫妻一方如果是控制性的,另一方可能会做出被动攻击性的反应。
点煤气灯的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最恶劣的形式是通过故意误导来获得权力。换句话说,它是点煤气灯操纵者的工具(点煤气灯是故意做一些事情让对方怀疑现实和自己的理智)。被动攻击的模糊性为貌似合理的否认提供了掩护,点煤气灯的操纵者可以轻易否认他们所说或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伤害,并声称对方的怀疑是“疯了”。
文化的作用
文化因素也可能发挥作用。当社会规范禁止更公开的攻击行为时,攻击行为可能会被动地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当直接攻击不被接受时,被动攻击就可能成为常态。因此,愤怒和怨恨的人可能会表现出被动攻击。在一些重视“友善”的亚文化中,被动攻击行为甚至可能更为常见。例如,在美国东南部的一些地区,一些人在发表了看似礼貌的批评性言论后会跟一句“祝福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权力失衡可能会导致被动攻击。地位较高的人比地位较低的人更容易做出公开的攻击行为,而那些随意、不顾他人感受地行使权力的人也会得到他人被动攻击的回报。
结论
那么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呢?
首先,很明显,我们经常会遇到不清楚别人是否是被动攻击的人际情境。也许可以温和地请求对方解释他们模棱两可的行为。
然而,由于一些被攻击的人对冲突感到不舒服(因此他们用被动攻击的方式表达他们的不满)或者可能觉得谈论冲突不安全,所以他们可能会说没有什么问题。另外,被动攻击可能是愤怒的无意识表达,当事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被动攻击。
其次,因为被动攻击有时是对不公平或被控制的反应,所以需要问问自己,我们是否实际上过度控制,导致对方产生了反抗的需要,或者造成对方的怨恨和愤怒。同样,我们是否过度防御,以至于对方觉得跟我们直接表达是不安全的?还有,有些人并不是针对我们,他们很快就会反抗别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要求。
第三,考虑关系背景,以及被动攻击是否是危险关系的信号。如果还有其他点煤气灯操纵的迹象,那么可能需要想办法在我们被毁之前脱身了。同样,如果你觉得诚实地表达你的关切不安全,以至于表现出被动攻击行为,这是你在关系中获得一定权力和控制力的唯一方式,那也许是时候离开了,或者接受夫妻咨询。
最后,我们应该检查自己的被动攻击行为。这对我们的关系没有好处。不要再说那些所谓的笑话或尖酸刻薄的言论,它们实际上是有针对性的讽刺。诚实地表达你生气的事情。不要在面对合理要求时本能地以拖延或敷衍来反抗。当你表现出被动攻击行为时,承认并道歉,并努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