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对哭泣提出了多种解释,他们认为流泪的能力或许为早期人科动物赋予了一种适应性优势。这些科学家中,有的提出了“水猿理论”(aquatic ape theory),认为眼泪是对咸水环境的适应;还有的认为眼泪模糊视线,相当于在向可能的袭击者“举白旗”——哭表示无法伤害对方。另外还有比较直接的生物学解释,认为流泪是为了湿润眼球、防止有害细菌而演化出来的。
不过,现在流传最广的理论或许是这个:眼泪是一种社交信号系统,它是从哺乳动物的求救呼叫中演化而来的。眼泪是一个清晰的视觉信号,它表示有人正在遭受痛苦或是遇到了危险,需要别人帮助。
过去二十年里,荷兰心理学家阿德•温格霍伊斯(Ad Vingerhoets)一直在研究我们为什么要哭、什么时候会哭的问题。“眼泪具有很强的符号意义,”他说,“它传达出无助,尤其是在人类最脆弱的童年时代。”
指出眼泪的社会意义,并不只有温格霍伊斯一个人。精神病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早就主张,哭泣能在母亲和儿童之间引发依恋情绪。不久之前,英国神经学家迈克尔•特林布尔(Michael Trimble)又发现哭泣和人类的移情能力密切相关——我们在听到感人的音乐时落泪,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温格霍伊斯却在他的新书《为什么只有人会哭》(Why Only Humans Weep)中提出,以上的解释没有一个是充分的。虽然我们观察到猿、大象、甚至骆驼都会哭,但目前看来,只有人类才会流下带感情的泪水,而且只有在人类当中,哭泣行为才会保留到成年之后。现在的难题就是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尤其是我们的哭泣还可能向捕食者暴露自身的位置,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哭呢?
温格霍伊斯提出了相当新颖的解释: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哭泣可能造成危险,但是和尖叫或其他响亮的声音信号相比,它可要安全多了。这一点在近距离的交流中尤其明显,比如在人类漫长的童年时代,孩子只要流一滴泪,母亲多半就知道他在难受了。
温格霍伊斯还指出:“其他动物在成年后,多数都不再发出求救信号,这或许是因为那太危险。人类却不一样,人类经历了一种转变,从传播四方的声音信号,转变到了眼泪这种视觉信号,这对于近距离的亲密交流是特别合适的。”
为了证明这个理论,温格霍伊斯举出人类和旧世界灵长类的硕大视皮层作为例证。他指出,我们之所以演化出了这么大的视觉皮层,很可能就是为了解读同类脸部肌群的细微变化和其他视觉线索,比如落泪和脸红之类。另外,哭泣也是成年人表达和解与恳求的表情,他认为,在早期人类社会,这个举动是增强互相信任和社会联系的有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