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在养育孩子方面声名狼藉。父母更多的提供孩子的生理需求(如食物、服装、上学等)的满足,但很少注意孩子个人的状态,或孩子的感情。孩子被教导要“听话和顺从”,因为家庭系统围绕一个家长制的(男性统治)层次结构,其中的权力归于长辈(即祖父母,父母,阿姨/叔叔)。
现在人们对教育孩子的观念已经在慢慢改变,但根据我的临床经验,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如果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健康的情感世界,他们必须去关注它们。在咨询室里,我一次又一次看到来访者从小在情感的荒原长大,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从未被家长确认或镜映,他们的情感没有被调谐或确认。如果没有这种关系的关键动力,许多儿童(以及长大后的成人)报告说,他们的父母爱他们(认知层面的理解),但在他们的心中无法“感觉到”爱。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会没有连接?”
为了感受到爱,以及拥有与父母或照顾者健康的依恋,孩子需要四样东西,我将其概述为:看到,安抚,安全,可靠。
看到:孩子们需要知道他们的父母可以“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即可以识别孩子的失望、悲伤、愤怒等)
安抚:孩子们需要知道他们在情感或身体不适的时候可以在父母那里得到安慰。这意味着言语安慰和身体接触的组合(如一个孩子从滑板上跌倒摔得很重时,他知道可以找父母紧紧抱着他并安慰他)。在一些家庭里,孩子们伤害自己时会被大声呵斥和羞辱,如“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你是怎么搞的?!”这些羞辱信息让孩子在以后遇到类似事件时不再把父母看作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安全:这个术语可能有点抽象,我会从孩子如何把自己的脆弱情感分享给父母的角度来看待安全性。如果孩子因害怕被嘲笑、指责或诋毁而无法分享他的感受,孩子会认为这种依恋是缺乏情感安全的。
可靠:可靠在这个意义上是指和父母的依恋,孩子与家长有一致的爱的互动。孩子形成能够始终如一地满足他们情感需要的父母的“内部工作模式”或者“心理表象”。我必须强调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不能混淆或误解为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们会对父母感到失望、伤心、愤怒、沮丧,因为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为了确保孩子与照顾者之间的安全关系,这些情绪不仅要被父母承认,而且父母要给孩子们处理这些情绪的空间,即使父母不同意的情况下也能确认孩子的这些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