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提出了人发展的五阶段模型,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挑战。这是一种看待我们成长的有用方法,而且他认为,个人可能会在某些阶段陷入 “固着”,成年后也会一直影响他。史蒂芬·柯维提出了一个更现代的版本:“成熟连续体”,这是个四阶段模型。以下是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挑战,看看哪些能引起你的共鸣:
阶段1:依赖
3个月大的孩子不能自己换尿布,8岁的孩子不能自己开车去上学。依赖是关系形成的基础,孩子在依赖中了解世界和他人是否安全、可靠,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挑战:对有些孩子来说,世界并不安全,照顾者也不可靠或不体贴。为了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很多孩子很早就学会了高度警惕——总是环顾四周,对周围环境高度敏感,这样他们能知道自己是否安全。还有一些孩子走的是另一条路,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过度独立的性格,谁也靠不住,只有我和自己,这种态度主导了他们的余生。
与此相反,一些孩子不是被忽视,而是被给予了太多的关注——总是象婴儿一样被呵护、被照顾,总是关注的焦点。他们从未自己奋斗过,因此从未发现自己的能力,也没有培养出建立自信的勇气。成年后,他们觉得自己有特权,或者仍然依赖他人——期望别人让他们感觉更好,解决他们的问题,管理他们的生活。
阶段2:反依赖
两岁是常说的 “第一个叛逆期”,在这一阶段,蹒跚学步的孩子学会了说“不”和拒绝,但到了青春期,这种情况才会更凸显出来。之所以称之为反依赖,是因为仍然依赖他人——大多数人在13岁时还无法拥有自己的房子和工作——但你开始逆反了。现在,你从父母身边跳出来,融入同龄群体,他们成为你新的依靠。这是迈向独立的一步,通过与同龄人的试错,你会发现自己与父母的不同。
挑战:有些青少年不会逆反,他们可能会有叛逆的尝试,但从未真正突破。他们是好孩子,小时候的经历让他们害怕冲突和强烈的情绪,想办法让父母和其他人开心。由于他们错过了坚持自己的立场或尝试新生活所带来的力量感,这种特质最终会困扰他们。中年时,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因童年的委屈而对父母生气,并与他们断绝关系,或者离婚或有外遇。总之,他们可能在尝试为青春期错过的叛逆补课。
就象依赖一样,有些人会困在叛逆之中。他们的身份认同不是他们是谁,而是他们不是谁。他们可能会走向极端,容易成瘾,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因此,他们总是在挣扎,感到被忽视,感到孤独,感到愤怒。“我与世界对抗”。
阶段3:独立
理想情况下,你能成功地度过前两个阶段。你冷静下来,不再总是与父母对着干。你上大学或搬出去住,开始过成年人的生活,赚钱养家,做重大决定,有亲密的朋友。你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而不仅仅是以前的翻版。
但这个阶段是脆弱的,尤其是在最初几年。你害怕回到依赖的状态,害怕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因此你的独立在一开始是自给自足的。虽然你不会象青少年时期那样爆发,但你会抵制父母的任何帮助,你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并坚持自己的想法。
挑战:在这里,你也会陷入困境。与受创伤的孩子不同,你信任别人,但你的日常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依然僵化,你坚持“我自己能行”的态度。你很难请求或接受别人的帮助,因为你把这看作是软弱。
阶段4:相互依赖
你走出了自给自足的阶段,接受自己无法独立完成所有事情的事实,你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这样做并不意味着你软弱,也不会影响你的自尊。你知道自己有能力独当一面,也相信别人可以给你支持。
挑战:你可能还没有完全转过弯来:你允许别人帮助,但你需要掌控。
继续前进
如果你在某个阶段卡住了,你能继续前进吗?可以的,关键在于学习这些技能,创造每个阶段所需的体验。例如,如果你觉得不信任别人,那么你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迈出一小步,靠近一段关系,或者你意识到自己有特权感或太依赖他人,那么你需要学习管理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依赖别人为你做这些事情。
如果你陷入了反依赖,你就需要学会挑战自己的逆反愤怒,使之更有建设性。更重要的是,你要练习做决定和计划不是基于你要反对某些人,而是基于你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你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独立状态,那就试着放下控制,放下觉得自己必须包办一切的想法。如果你有自我批评的倾向,那就把抵制这种声音作为一项挑战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