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青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欢迎光临青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八极青岛心理咨询
预约电话:13206450119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文章 > 人格障碍心理咨询 > 详细内容
受虐型人格障碍
发布时间:2021/2/24  阅读次数:878  字体大小: 【】 【】【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人格。人格是遗传/基因和早期生活经历/养育影响的结果。遗传的成分被称为特质,特质的统称为气质。习得的行为叫做习惯,习惯的集合叫做性格。把气质和性格结合起来,你就有了人格——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以及如何与世界互动。


  人格障碍患者会表现出一系列不适应的思想和行为,这可能是很有问题的,比如反社会和自恋型人格障碍。

  受虐型人格没有被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正式承认,但仍被许多精神分析学家认可。

  撇开分类不讲,自我挫败的性格并不少见,比如牺牲自己的利益取悦他人,或者否认别人对自己积极的认可。在自我挫败的极端,有一种悲伤、痛苦的存在。

自我破坏的根源

  你可能遇到过被迫承担成人责任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一些孩子背负着买东西、做饭、哄弟妹睡觉等家务重担。

  想象一下,作为一个有焦虑气质的孩子,被迫承担着这种责任。如果你不屈服,你就会被告知你不好、自私,或者受到严厉的惩罚。出于焦虑,你可能会屈服于这些要求。你会优先考虑别人的需要,显然你的需求并不重要。从孩提时代起,你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就建立在照顾他人的基础上。这是你唯一能得到奖励的事。可悲的是,性格在7岁到13岁之间就固化了。

  这些不适应环境的习惯会伴随他们进入学校、社会,并最终进入职业生涯。例如,取悦他人的习惯,在学校里,孩子不仅仅帮助同学写论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分数。这就好像在说,“利用我。这给了我价值。只考虑我自己的需要太自私了。”

  青少年时期,人际关系越来越多地与需要照顾或带来痛苦体验的人有关。毕竟,爱情不就是被束缚在负面的体验中吗,就像在原生家庭中一样。例如,一个人的伴侣持续物质滥用,是因为如果他停止滥用,自我挫败者就不能为他做出牺牲。尽管抱怨关系上的挣扎,自我挫败者似乎从来都不愿意放手。

殉道者效应

  受虐人格最终达到一种状态,所有的满足都来自于自我挫败。做殉道者是令人钦佩的,不是吗?受虐狂为自己的牺牲和禁欲而引以为傲,“看看我为别人做的一切!”尽管他们有时会从个人利益或健康的关系中寻求“自私”的满足,但他们总是自我破坏,因为这种做法与内疚关联,引发焦虑:“你怎么敢放纵自己?!”这样的声音来自于储存早期生活体验的无意识深处。

  他们永远无法摆脱多年前的窠臼,因为这样做会破坏他们的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保持这种自豪的无私精神,是他们所知的唯一的价值感,他们必须坚持实践以保持他们的奖赏。

治疗的影响

  区分依赖型人格障碍和受虐型人格障碍很重要。尽管依赖性和取悦他人在两种情况下都会出现,但依赖型人格需要被照顾,自我挫败的人会选择牺牲自我成全他人。

  如前所述,人格由遗传因素和学习因素组成。有些人其中一种因素比另一种多。自我挫败的做法是可以习得的。幸运的是,如果某件事是习得的,它也可以被忘却。因此,如果临床医生识别到自我挫败的特征,那么检查患者对自己的核心信念并构建一种更适应的观点的治疗是有帮助的。

  这样的病人很可能会抵制给他们的指令性治疗干预,因为他们被指示去抹去他们所依赖的东西:让自己失败。更微妙的、人际关系的方法,比如治疗师对一个人的存在感兴趣,从而表明他们可以提供比牺牲更多的东西,可以帮助改变错误的图式。

  最后,对于儿童,治疗师必须考虑孩子对自己在生活中所扮演角色的信念,并检查和纠正错误的核心图式,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感到自己很重要,并重视自己和自己的需求。
八极青岛心理咨询
八极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辽阳西路227号
预约热线:132064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