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治疗的很大一部分涉及到药物处方。然而,对慢性病患者更好的方法是考虑心理干预。这样的干预有时可以减少或免除药物,并能显著改善相关症状。
当患者出现慢性身体症状时,他们的心理总是参与其中。要么是他们的症状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要么是心理问题会导致出现身体症状。
例如,我曾治疗过一个9岁的孩子,他的症状是咳嗽、喘息和气短,这些症状由感冒、运动、天气变化、接触环境过敏原和强烈的情绪引发。肺功能测试诊断为哮喘。使用短效哮喘治疗药物后,他的症状有所改善。
他的症状完全符合哮喘的诊断。尽管他一直服用沙丁胺醇,但症状持续存在,于是医生给他开了中剂量的长效吸入性皮质类固醇,这些药物本应有助于控制哮喘。然而,他的情况并未好转。
根据2024年发布的《哮喘管理全球战略指南》,对于此类患者,应考虑许多额外的医疗和环境干预措施。但在指南中只简单地提到了放松策略和呼吸练习可能会有所帮助。
鉴于慢性症状通常与心理问题有关,我认为,对于通过一线预防性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控制的哮喘患者,下一步应该是教授患者情绪自我调节技巧。因此,我教会了这位患者如何使用自我催眠来使自己平静下来,这只需要不到10分钟的指导。到第二天,他所有的症状都得到了缓解。
因此,10分钟的心理干预使患者能够恢复无症状的生活,并避免了评估患者对治疗和哮喘处方药物反应不佳的测试。
看来,这位患者的慢性症状主要由焦虑引起,因为在自我平静后症状立即消失。根据我的经验,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症状是由身体问题产生的,但即使引发症状的身体问题得到改善或解决,症状也会持续存在。
这种症状持续的原因包括心理问题。例如,患者可能从持续的症状中获益,因为这些症状帮助他们避免做一些他们不喜欢的事情(例如,上学),或者他们对健康的担忧可能通过身体症状表达出来,这就导致了一种两难境地。
虽然大多数患者不会像这个例子中的患者那样迅速从催眠疗法中获益,但他们一旦借助催眠进行自我调节,很快就会看到效果。